有关券商研报指出,安徽叉车集团与华为的合作有望成为传统制造业与科技企业融合的示范案例,带动更多仓储物流企业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提升行业整体物流效率。双方开发的智能化物流解决方案有望在智能叉车、无人仓储、智能物流等领域抢占全球市场份额,重塑智能物流竞争格局。
近年来,合力在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创新的多个领域取得一系列成效。智能制造方面,以ERP、MES、WMS 等信息系统为核心,推进产线装备智能化改造,合力打造了实时、协作、透明、数字化的高效智能工厂,获评省级智能工厂3个、省级数字化车间6个,入选工信部2024年5G智能工厂名录。

智能绿色产业方面,强化新能源技术及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品及服务上的应用,全面推进叉车产品升级换代,逐步形成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主线。
智能服务方面,打造了合力FICS飞科思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可靠的物联网智能终端,全面连接感知叉车状态,采集叉车设备、驾驶员、驾驶环境等多维度的数据,通过PC端web后台应用、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应用、移动端App应用等,为用户提供各种场景的业务系统。
经营管理方面,深度实施应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完善内控合规及业务流程管理(BPM)应用标准体系,把企业内部产、供、销、人、财、物等生产经营要素与环节集成为有机整体,实现业务功能的横向集成,逐步实现快速响应、敏捷制造、高效服务。
作为行业龙头,合力致力于发挥品牌影响力,围绕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化创新聚集上下游产业资源,打造产业共创生态。在合力牵头组织下,智能工业车辆上下游“产学研用金”30家单位共同参与,成立了安徽省智能工业车辆产业创新联盟,针对行业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研究,共建共享行业生态资源。
破解难点痛点 奋力行稳致远
就合力而言,当前数字化、智能化进程中存在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和数据壁垒等3个方面的现实难点、痛点。
合力海外业务发展迅速,数字化转型项目需要充分考虑海外市场在网络安全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要求。智能化创新要求企业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方面的技术人才储备,这是传统制造业企业普遍的不足。数字化与业务融合越深,对跨系统集成贯通、系统和设备互联互通的要求也越高,如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资产价值,也是传统制造业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针对上述难点、痛点,合力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比如,围绕网络安全,合力对重点信息系统开展云部署和容灾备份,云部署充分利用软件厂商在安全合规方面的优势,更好地响应用户关切。在数字人才“引育用留”方面,合力通过“社招”与“校招”结合,引入30多名软件开发、产品设计、项目管理、架构规划等技术人才,首创“数字化转型训练营”1700人次培训,并开展“双星”(金牛星、启明星)人才培育。合力还在打造数字化运营管理系统(DHOS),部署企业数据总线,建设数据中台、数字底座。
未来,合力将紧紧围绕工业车辆主业、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重点在智能工厂建设、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数字化营销服务、智能物流核心技术研发4个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创新步伐。

智能工厂建设方面,全面提升产线智能化水平,推进实时数据驱动制造运营管理系统(MOM)的深化应用,开展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培育;数字化供应链建设方面,提升、完善数字化供应链平台(SRM)及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功能,使主生产计划、产能计划与物料需求计划动态协调一致,并与零部件供应商协同联动;数字化营销服务方面,围绕整车、零部件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与销售的配置化模式,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的输入与制造,支持便捷化售后服务,为28个省级营销公司、8大海外中心提供统一的数字化平台;智能物流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开展无人叉车群体智能技术的深度研究,推进产品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升级,探索智能物流行业大模型的应用场景,推动产品集成与实施方案的行业标准建设。

“数字化转型要可持续贯彻落实,仅从信息系统方面发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推动管理机制变革。”徐英明表示,合力将适应数字化、智能化要求,匹配开展业务标准规范的建设、管理制度的变革、经营理念的提升,制度规范与信息系统“双轮驱动”,让数字化转型“转得好、持续转”。
